大部分的制造業(yè)可以分兩大類,一個是標準產品,一類是非標準產品。標準產品比如機器人產品,包括伺服、減速機等,他們是可以通過分銷商代理商銷售的。另外是非標準產品,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需要和客戶溝通這個設備的具體的設計,然后再來決定這個設備具體是怎么樣的狀態(tài),然后可以下單采購零部件,把設備做出來,這就是非標產品。
而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是完全不一樣的,對于標準產品,最核心的是什么?其實最主要的就是能夠投的起研發(fā)費用,可以請得起科學家,可以突破核心的零部件,這樣產品會比競爭對手好,而TOB的環(huán)境下,客戶可以發(fā)現(xiàn)產品比競爭對手好,會給機會試用,讓足夠大的樣本撒出去,進一步完成研發(fā),形成閉環(huán),這樣標準產品會做的越來越好。
比如國內的機器人本體面臨的問題是什么?是沒有足夠的樣本撒出去,導致回收缺陷的速度比較慢,所以國內機器人產品進步的相對跟國外的產品有一定的差距。不過這種狀態(tài)也慢慢在改變,標準產品的一特點,在于一旦技術方面可以突破之后,可以通過投生產線擴大規(guī)模,成本下降,所以標準產品比較簡單比較容易做大。
非標自動化設備公司在內部的管理上一是從生產端看,規(guī)模上升到一定的體量,規(guī)模復雜,如果項目足夠多,包括來料的供應鏈,到貨的時間品牌型號數(shù)量各不相同,不同的類似的設備需要的零件不相同,很難存貨。有一些設備自己有內部的軟件,安裝到供應鏈,所有的來料都是數(shù)字化的,到公司自動建立倉庫,利用算法自動進行調配。第二個是從生產組裝,組裝的工人比較難控制,生產調試,這些是人為操作的,不同的項目很難預料到時間提前還是推遲。